◎ 本刊见习记者 陶春阳
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正在波及全国,核技术应用作为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矿藏勘探、农业育种、工业探伤等领域均有所作为,医疗领域更是不遑多让。核技术应用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能发挥什么作用?本刊专访了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进。
辐照灭菌助力医疗用品供应
春节以来,受疫情影响,各地医院大量消耗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医用手套等医疗用品。与此同时,普通民众也纷纷前往药店抢购相关防护品。陡然间,全国各地医疗用品告急。
在此突发状态下,迅速扩大医疗用品产能非常必要。众所周知,中国的工业品生产能力在国际社会名列前茅,但为何疫情爆发以来,以口罩为代表的医用防护用品仍然无法满足医疗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需求?
据杜进介绍,医疗用品制作并不难,只要有足够的原材料,即可迅速扩大生产。但医疗用品生产完毕后,需要进行灭菌消毒与解析。以医用防护服为例,目前,我国多采用环氧乙烷熏蒸的方式进行消毒灭菌。此过程需要7至14天,大幅限制了其生产周期,灭菌周期长是缺少医疗用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辐照灭菌工作进行中(其二)
据了解,目前全国共三家单位有设计、建造、运营辐照站的资质,其中两家归属于中国同辐。中国同辐目前拥有9个辐照站,主要分布于华东,其余分别坐落在长春、北京、成都、海南等地。辐照站的应用领域很广,除直接供给一线防护用品外,与医疗相关的手术台布、器械、输液器,甚至细菌培养皿、研究动物饲料等都可以经由辐照进行灭菌。以华东的一个辐照站为例,其日生产效率约350立方米/天(即对此体积的防护用品完成消毒灭菌)。“小一点的用品像医用乳胶手套,每天完成灭菌的数量会多一点,大的比如防护服,就少一点。” 截至2月7日,中国同辐累计为220余万件防疫医用乳胶手套等医疗防护用品、2000多千克抑菌中药饮片等提供了辐照灭菌服务。
2
迅速响应,组织生产
随着疫情扩大,中国同辐很快认识到其严重性与紧迫性。疫情发展的速度快,中国同辐的反应也快。秉持央企固有的社会责任感,中国同辐在1月27日就决定免费为运往武汉地区用于防控疫情的医疗用品等物资提供辐照消毒灭菌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疫情防控医疗用品安排附近的辐照站提供优先、高效的消毒灭菌服务,直至疫情得到控制。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医疗用品的生产厂家,所以第一时间联系了他们。”杜进说。原来,中国同辐并不直接对接医院,流程上是由生产方将未消毒灭菌的产品送至中国同辐的辐照站,辐照站对医疗用品完成灭菌后,交由生产方将其运送到对应医院。
疫情状态下,为避免人员聚集,许多企业暂时不被允许复工。但由于中国同辐旗下的有些企业与对抗疫情直接挂钩,得到了所在地政府的特许。尽管如此,中国同辐不敢大意,通过制作防护手册,购置足够防护用品如体温检测计、口罩、消毒液等,改变工作方法等手段最大程度保护员工的健康。例如,中同蓝博在交接样品时采用了“两头不接触”的原则——客服人员与客户及公司实验室检测人员均不接触。同时,增加了对检测样本的消毒灭活程序及对检测人员的消毒程序,降低员工感染的可能。杜进介绍说:“工作流程和平时不一样了,现在我们更加扁平化,以保证信息流的传递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少沟通环节,提高沟通效率。”
检验人员正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
作为核技术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同辐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摆。譬如原子高科一直为临床医院提供放射性药品。受疫情影响,多家国外航空公司陆续暂停或取消了中国航线,导致放射性核素原料运输受限,无法满足原有放射性药物生产计划。但用于临床肿瘤病人诊断治疗的放射性药物供应不能中断,为了确保放射性药物持续供给,原子高科协调变更原料运输航线,调整生产计划,客服人员24小时值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班加点组织生产,以保障放射性药品供应。原子高科本部于1月31日恢复生产,已经完成北京地区春节后第一批短半衰期放射性药物供应。自2月1日起,原子高科已全面恢复生产,以保障国内放射性药品安全稳定供应。
策划:杨金凤